玻璃鋼拉擠模具使用注意事項與技術規范
更新時間:2025-04-01 關注:125
玻璃鋼拉擠模具作為復合材料連續成型工藝的核心裝備,在電工絕緣、軌道交通、新能源等領域持續發揮關鍵作用?56。隨著2024年新型耐高溫樹脂與智能溫控技術的普及,模具操作規范已從基礎操作升級為系統性技術管理。
一、規范操作前準備
?模具預熱與參數校準?
啟動前需提前2小時開啟智能溫控系統,根據樹脂類型(如環氧樹脂或聚氨酯)設定模具三段式加熱區(入口區80-100℃、固化區140-160℃、出口區100-120℃),并實時校準熱電偶測溫精度?37。新模具首次使用須執行6-7次脫模劑涂覆,每次間隔20分鐘并拋光至鏡面效果?。
?原料與設備聯檢?
檢查玻璃纖維排紗系統是否存在交叉纏繞,確保每束纖維張力誤差<5%。樹脂槽需配備雙聯過濾裝置,防止0.5mm以上雜質進入模腔?。
二、溫度與速度協同控制
?動態匹配技術?
當模具中部溫度超過160℃時,應立即將牽引速度從0.5m/min提升至0.8m/min,避免樹脂過早固化導致制品開裂?。采用紅外熱成像儀每30分鐘掃描模腔,控制橫向溫差<5℃?。
?異常工況處置?
遭遇突發停電時,須在10分鐘內將鍍鋅鋼芯棒退出模腔,防止樹脂固化堵塞。重啟后需執行模腔殘留物超聲波清洗(頻率28kHz,時長15分鐘)?。
三、停機維護與模具保養
?深度清潔流程?
每日生產結束后,采用60℃堿性清洗劑(pH9-10)循環沖洗模腔30分鐘,重點清除碳化樹脂層。每生產50小時需用粒徑20μm的氧化鋁粉末進行模腔拋光?。
?壽命延長措施?
存儲時需在模腔內壁涂抹硅基防護膏,環境濕度控制在45%±5%。每季度進行3D激光掃描檢測,模腔尺寸偏差>0.1mm時需返廠修復?。
玻璃鋼拉擠模具的精細化運維已成為提升復合材料制品合格率的關鍵抓手?56。2025年行業技術規范特別強調智能溫控系統與預防性維護的結合,通過動態參數調整、模腔狀態監測、周期性深度保養三大技術路徑,可使模具使用壽命延長40%以上?37。生產企業需建立包含物聯網監控平臺、標準化操作手冊、應急響應機制在內的全流程管理體系,方能充分發揮先進模具的技術優勢。
-
下一篇:玻璃鋼拉擠模具電鍍要求與技術創新